意昂体育-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
在北京市海淀区一家击剑俱乐部的训练馆里,金属碰撞的清脆声响重新回荡起来,十岁的李悦宁戴好面罩,握紧手中的花剑,向前迈出一步,做了一个标准的弓步刺击——这是她三个月来第一次回到剑道,不远处,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静静地注视着场内重新活跃起来的小身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看到孩子们重返剑道时眼中的光芒,这就是我们坚持的意义。”王钰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作为北京市击剑协会的资深负责人,她亲身经历了击剑运动在这座城市从冷门到热门的全过程,也见证了疫情期间击剑运动遇到的挑战与如今的复苏。
重返剑道的喜悦
周六上午的击剑馆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景象,二十多名小学员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步法训练,家长们坐在休息区,目光紧随自己的孩子,这种场景让王钰感慨万千:“两个月前,这里还空无一人,现在孩子们回来了,他们的兴奋感甚至超过疫情前。”
王钰观察到,重回训练的孩子表现出更高的热情和专注度。“有些孩子技术不仅没有生疏,反而更加成熟了,他们在家期间通过线上课程保持了基本训练,现在回到实战环境,进步非常明显。”
为了这次回归,王钰和她的团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协会制定了详细的防疫指南,要求各俱乐部严格执行预约训练、限制人数、器材消毒等措施。“安全是第一位的,我们必须确保孩子们在安全的环境中享受击剑乐趣。”
击剑运动的独特价值
王钰认为,击剑运动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特殊意义。“击剑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教育方式,它教会孩子们尊重对手、遵守规则、面对成败。”
在王钰看来,击剑能够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这项运动需要快速决策能力、身体协调性和心理素质,孩子们在剑道上学会的不仅是技术,还有如何应对压力、如何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北京市击剑协会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广青少年击剑运动,据王钰介绍,目前北京有近百家击剑俱乐部,长期参与击剑训练的青少年超过万人。“击剑在北京已经有了很好的群众基础,我们希望通过努力让更多孩子了解并喜欢上这项运动。”
疫情带来的挑战与转变
疫情期间,击剑运动面临巨大挑战,由于需要近距离接触,击剑训练一度完全停止,王钰和她的团队迅速调整策略,推出了一系列线上课程。
“我们组织了多期线上训练营,邀请专业教练录制教学视频,还举办了线上击剑知识竞赛。”王钰表示,这些创新方式不仅帮助孩子们保持训练状态,还扩大了击剑运动的影响力。“有些偏远地区的孩子通过线上课程第一次接触到了击剑。”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协会谨慎地推动了击剑馆的重新开放。“我们采取分阶段恢复的策略,先从个人技术训练开始,逐步恢复对抗练习。”王钰强调,这一过程中,协会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
重回剑道的心理调适
王钰特别关注孩子们重回剑道的心理适应问题。“有些孩子刚开始回来时会有顾虑,我们通过游戏化的训练方式帮助他们重新适应。”
协会还建议教练们在前几周以恢复性训练为主,不过分强调技术和成绩。“重点是让孩子们重新找到击剑的乐趣,重新建立与剑道的连接。”王钰说。
一位姓张的家长告诉记者,她的儿子回归击剑训练后变得更加开朗。“线上课程虽然有帮助,但无法替代实战中的互动和成就感,看到他重新穿上击剑服的样子,我们也很高兴。”
未来的发展规划
谈及击剑运动在北京的发展,王钰表示协会有一系列计划。“我们将举办更多适合不同水平青少年的比赛和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参与方式。”
协会还计划与教育部门合作,推动击剑进入更多校园。“我们已经在一些学校开展了试点项目,效果很好,击剑不仅能丰富校园体育活动,还能培养学生的礼仪和专注力。”
对于未来,王钰充满信心:“我相信击剑运动会在北京迎来更大发展,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上这项运动,他们的热情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享受击剑的快乐本质
采访结束时,王钰特别强调了一点:“我们希望孩子们不要过分关注比赛成绩,而是真正享受击剑带来的快乐,这项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值得孩子们去探索和体验。”
在她的设想中,击剑不应该只是竞争性的竞技运动,更应该是陪伴孩子成长的良好伙伴。“当看到一个内向的孩子通过击剑变得开朗,一个缺乏专注力的孩子通过训练变得集中,这些时刻最让我们感到欣慰。”
训练馆里,又一组孩子开始了对抗练习,王钰望着剑道上活跃的身影,微笑着说:“每一个重回剑道的孩子都在告诉我们,体育的力量和快乐永远不会被困难阻挡。”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评论留言